全国服务热线

010-63707338
首页 > 行业动态 > 详细内容

什么样的公司愿意以25%的利率去借你的钱?

       最近某大地产公司有点火,老板忙着急救火…
       左一个“保交楼军令状”,右一个“承诺到期某大财富产品尽快全部兑付”,并声称:“我可以一无所有,但某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。
       我们回顾一下发生了什么
       某大在之前上线了一款理财产品,并声称该产品能够带来25%的年化收益率。也许当时很多人心想:“多么好的机会!内部人员还参投!说明这个产品肯定‘0’风险和‘高’收益!”于是就入坑了,但现实却是面临着逾期。
       如果你曾经也有想法跟上面的投资者相似,就需要来给你提个醒。
       么样的公司会不考虑贷款成本,愿意以25%的利率去借你的钱?(银行贷款利率为5%左右)
       如果没想到合理的理由,不妨再问问:公司的定义是什么?
       “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”
       既然公司想盈利,以25%的利率去借钱”可想而知这个行为是不太合理。
       秉一一再强调这些动辄给你15%以上收益的公司,考虑到再加上他们的各种成本,资金成本动辄20%以上,放贷起码得放30%以上才能赚,这年头哪个正经公司借这种钱?
       看看那些上市公司,净利润都不够还利息的,那些优秀的企业家尚且做不到高收益,我们一帮普通人动辄拿这么高收益,手不抖么。
       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,新规强调“打破刚性兑付,实行净值管理,客户承担投资风险”。
       这也意味着,买存款类之外的产品,都没有了“保本”这一说法。卖者尽责,买者自负,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,如果你在净值为1元的时候买入某个理财产品,过段时间产品的净值变成了0.98元,意味着你赔了2%,当然如果变成1.02元,意味着你赚了2%,风险收益是对应的。
       其次,资管新规强调了多层嵌套的问题,换句话说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,没有流向实体企业。
       比如,某机构发了一个理财产品,年化5%,定期存款一年不才3%左右,于是投资者会开心地把钱投进去,机构拿到钱后也要投资,投资一个信托计划,信托给机构8.5%,等信托拿到钱了,把项目拆解投给各种贷款公司,贷款公司给10%或者12%,等那贷款公司拿到钱了,继续放贷,最终用款人的资金成本可能是15%,比如互联网的小额贷款。
       中间就是一层一层的嵌套,每经过一个环节都可能会产生利差,等到最终用款人手里,那可能是“高利贷”了。
       资管新规就规定了,资管产品最多只能一层嵌套,就是募集资金后,可以投资另一个资管产品,但是这个资管产品再投资的项目,就必须是标准化的产品了,比如股票或债券,这就很好的解决了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的问题了。
       那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,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安心的投资机会呢?
       这里给你提供一个选择——优质债权项目!它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众多风险约束制度来为投资者保驾护航。
       优质债权项目风险约束制度
       1、当你选择优质债权项目后,您的资金会直接进入融资企业的共管账户,不跟任何平台挂钩,也不存在资金池,不用担心嵌套和自融。
       2、优质债权的收益一般在6%-8%左右,略高于银行。这点很重要,经营中企业通常会用财务杠杆,但一般生产企业的ROE(净资产收益率)能有10%就已经很可观了。如果再向投资人增加回报收益,那原本用来撬动利润的杠杆就变成了加在企业身上的负担了。所以,优质债权的收益区间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防范了风险发生。
       3、优质债权遴选有实力和信誉的企业作为项目合作伙伴,严格尽职调查,对项目方底层资产层层穿透,公示说明,强势风控,让投资者看得清楚,投得明白。
       4、相比其它投资,优质债权需要融资企业有足值的抵押物、质押物以及资信优良的担保方。这样的风控标准基本可以有效地稀释投资风险。
       5、优质债权从法律层面看,投资者为第一债权人,一旦风险发生时,对于相应的抵押担保处置,投资者为第一顺位获得人,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权益。
       总结看来,优质债权其实一直在充满诱惑的资本市场上“负重前行”,尽可能地通过风险约束和管控为投资者保驾护航。
       希望某大的事件和今天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,不要被那些“立于危墙之下”的理财产品诱惑!也希望各位投资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前充分了解产品风险,也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选择适配产品,安全、稳健的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。